反校园欺凌—别做施暴者,也别沉默
来源: | 作者:寰羽文化 | 发布时间: 2022-06-24 | 758 次浏览 | 分享到:

什么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一般来说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的,由同学或者校外人员等针对受害人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均可能发生暴力行为。但对于校园暴力主要还是发生在校园中,由同学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但是,校园暴力还极易引发治安案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它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和家长正常的社会生活,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校园暴力的危害


在时下的环境里面,校园暴力已经不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而且极大影响了平安校园的建设。即便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方面的因素,如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往往既是家庭暴力的受侵害者,又是校园暴力的施害者;也有学校教育的缺位,现行教育体制的功利性,学校教职人员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回避态度等。除此之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因此,解决校园暴力现象,必须从创新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协调各方面力量,统筹各类资源,依法综合施策。

    而且在近年来,校园暴力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校园暴力在我国时有发生,但是情况复杂,违法与犯罪交织,且多数事件未进入司法程序追究法律责任,加上目前缺少统一的事件报告、统计制度,导致难以了解我国校园暴力发生的真实情况。虽然我国规定十四岁是可以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但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只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未满十六周岁的发生比较轻微的校园暴力行为,没有进入我们刑事犯罪处罚的程序。

我们该如何应对


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牢记NOT原则

N”指的是“no”不要选择一次次沉默,要勇敢地面对

O”指的是“off”尽量不要给他们伤害你的机会,迅速离开

“T”指的是“talk”遭受校园欺凌时,一定要大声地寻求帮助

若当下无人帮助或事后无人阐述,请拨打#12309#未成年人

司法保护专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平时可以多和孩子沟通,教育孩子要与人为善,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要歧视他人。

有时间的家长尽量接送孩子上下学,如果没有时间,也要告诉孩子和小伙伴们结伴而行。

如果发现孩子的衣服书包经常破损或者非常不愿意上学,最好问问孩子在学校是否被欺负了。

要是能教孩子一点防身小技巧就再好不过了。

当然,不能以暴制暴,如果和同学发生冲突,一定要找老师解决。

作为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尽量不在学校人少的角落独处,放学后按时回家,别走僻静小路。

如果遇到校园欺凌或暴力,别害怕,可以适当拖延时间分散对方注意力,趁机找老师、同学或路人求救,必要时可以采取正当防卫。

如果看到有同学被欺负,千万不要冷漠地走开,可以尝试制止或者报告老师。

受到欺凌后不要做沉默的羔羊或想着报复,要勇敢地把事情告诉父母和老师。

父母需要保持冷静,先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来保护孩子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