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后,“双减”政策就一直是人们的话题中心。而在“双减”政策颁布以后的新学期,我国的艺术教育又将迎来哪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艺术类培训归文旅部管理
在前不久,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中明确指出,艺术类培训归到文旅部门管理。
早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就已经明确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使得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强化,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全新的篇章。同时也为艺术培训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文化艺术培训行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九大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关系到文化事业的繁荣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们渐渐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体验。而发展文化产业,也就是帮助人们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将艺术类培训归到文旅部门管理意味着,艺术类培训将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也将会成为更多人们的选择。
在过去的几年内,校外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往往存在着管理混乱,师资良莠不齐的状况。同时为了抢占人才,这些民间的教育机构往往开出高薪,长久来看,这必将导致原本公立学校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从而使得孩子们的学习更加的依赖校外辅导班。这样对于付得起辅导费的家庭是一个支出负担,对于支付不起费用的家庭则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分配越来越不公平。
双减之下,艺术教育成新热点
在《意见》中强调,学校需要丰富课后服务,让学生们能够完成作业的同时,还能够有时间参加非学科类的拓展学习,有机会参加自己喜欢的文艺类、体育类、科学类社团,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在“双减”背景之下,家长们对提升孩子艺术素养的需求更高了,从钢琴、声乐、主持,再到舞蹈、形体等等,双休日孩子们在兴趣班尽情展现艺术天分,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专家还表示,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品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推进多元素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双减”之后,孩子能够真正有时间、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快乐”地学习艺术,多从艺术中汲取养分,让艺术成为孩子陪伴终身发展的兴趣爱好,避免艺术教育成为下一个教育“负担”。